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策划» 电子口岸发展研究征文» 正文

推进电子口岸政务项目与物流商务项目的协调发展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1-05-24  文章来源:广州数据分中心 陈亮 沈维嘉 王怡 张树平 黄文娟
(特别声明:本文非经mobile38365-365网站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全面推进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为适应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发展需要,我国在二十世纪末逐步建立mobile38365-365,统一和推进了口岸管理机关的电子政务建设。历经十多年,初步建立了mobile38365-365和地方电子口岸两级平台,并取得巨大成效。这是与党、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与国务院相关部门、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是分不开的。本文在此探讨电子口岸平台政务项目与物流商务项目的关系,以便向同行请教。

  一、mobile38365-365发展沿革
  (一)建立口岸跨部门联网核查制度 。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外原材料进口、加工产品出口市场和国内外向型企业加工生产需求持续扩大,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进出口经营权的逐步下放,各类外经贸经营主体和经济活动急剧增加。如何切实提高政府部门外向型服务水平、加强口岸执法统一性和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是十分紧迫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进出口贸易经营秩序方面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带有危害国家外汇管理体制的问题。初期,陆续出现了“三假”走私(假单证、假批文、假印章)骗汇、骗税违法犯罪活动,在1987年前后,该类活动已到了十分猖獗、危害严重的地步。1998年,海关配合外汇部门进行外汇大检查时,共查出假报关单13874份,骗汇金额高达112.43亿美元。为了配合有关部门打击骗汇、骗退税活动,海关总署采取了在海关签发的货物报关单(收付汇证明联)上加贴的激光防伪标签和加盖特防伪印油、对进出口报关单进行“二次核对”等防伪措施[1]。1998年底,在国务院领导的指示下,海关总署会同国家外汇管理局紧急开发了第一个跨部门联网核查应用项目——“全国进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揭开了电子口岸建设的序幕[2] ,通过联网核查鉴别进出口付汇报关单的真伪,改变了靠书面单证防伪的做法,在当时打击走私、骗汇、骗税斗争中产生了显著的作用。表现在贸易顺差和顺收趋于平衡,从实施前1998年外贸外汇顺收47亿美元到实施后1999年外贸外汇顺收235亿美元[3]
  (二)建立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平台。
  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海关总署会同公安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铁通部、交通部、民航总局、信息产业部等十二个部委共同开发建设mobile38365-365(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的公共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平台,在全国开始推广运用[4],“进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出口收汇系统”等应用系统的运行,有效打击了走私、骗汇、骗税等不法活动,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滋生[5],有效地增强进出口贸易管理部门的管理综合效能,使进出口贸易管理部门在进出口环节的管理更加严密和完整。目前,mobile38365-365的建设已涵盖全国统一和地方推动两个层面。国务院相关部委及下属办事机关,包括贸促会和香港工贸署以及澳门经济局通过mobile38365-365实现了联网操作,达到了数据共享和联网核查的目的。同时,在全国已经有三十个省份和十四个地方城市与海关总署签署了《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合作备忘录》[6]
  海关总署在国务院关于“政府牵头协调、统一信息平台、手续前推后移、加快实货验放”的指导下,主动联合相关部委积极推动mobile38365-365发展,经过十年来建设,mobile38365-365企业用户累计超过47.2万家[7],电子口岸上线项目已将近100个。另一方面,在各地方电子口岸,加大区域性大通关信息系统应用项目建设的力度,依托mobile38365-365执法系统平台,着力开发地方电子口岸门户网站、口岸电子数据交换平台,采用地方区域性口岸通关物流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办法,协助当地海关解决口岸通关环节与企业需求脱节的各类问题,方便外向型企业办理进出口业务,切实提高口岸区域通关效率,大大节约政府行政成本和企业经营成本,逐步实现地方口岸特定领域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三)mobile38365-365发展方向。
  mobile38365-365不仅是政府对国际物流商务进行严格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服务于国际物流商务的重要途径。近十年来,我国市场经济急速发展和国际贸易供应链全球化令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业快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由过去的末端行业上升为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重视的重要战略目标。我国各大城市都在未来准备计划发展成为地区物流中心或物流枢纽来提升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效率,将极大地吸引邻近地方和海外资本的经济投资[8]。可以预见,我国最活跃的地方经济产业协作区的第三方物流商务将逐渐发展为:以现代运输业为重点,以资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集系统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
  在此大环境下,mobile38365-365与地方电子口岸两级平台,逐渐从电子政务平台向电子政务平台与电子商务平台集合并举的方向发展,是顺应我国近年来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型市场经济社会、创新外贸运输领域第三方物流虚拟运行方式的客观现实需要。另外,海关总署在发展mobile38365-365的同时,也将会大力支持地方电子口岸建设。
  以广州电子口岸为例,广州通关物流信息平台,是广州市人民政府为了提高口岸工作效率,联合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等口岸相关部门共同建设的广州地区唯一的大通关物流信息平台。目前,广州电子口岸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口岸单位100%上网和口岸执法、本地大通关、咨询服务、效能分析等4大类93项服务功能[9],使企业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时间由现在的3至7天缩短为10小时以内,出口货物的结关时间由现在的30天缩短为1到7天以内。为企业通关更加快捷、通关流程更加简化,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最终向珠三角、广东省及华南地区延伸,实现口岸物流全程的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其中,仓单申报系统从2007年开始运行至今,已成功申报了2万多个航次,40万份提单的国际航行船舶的仓单数据;运抵报告系统用户数已超过50个,每年向海关申报21万份提单和122万个集装箱电子数据;在推行广州电子口岸进出境船舶通关系统后,每船次申报过程节省3-5小时;在开展跨关区船舶仓单互认系统项目后,企业的货物通关时间有1-2周缩短为1-2天、节省货主转关报关费用平均达70元/票、以经深圳、香港出口对比,节省货主码头操作费用分别达70%和90%以上。

  二、mobile38365-365建设的认识问题及思维突破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贸易电子化不断加强,为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抗击贸易风险能力,普遍推行口岸通商的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在日新月异、发展迅猛的国际贸易潮流中,加强mobile38365-365建设将是必然选择之一,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重要任务。
  (一)目前存在的认识问题。
  1.口岸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科学的建设理念,难以统一思想认识,对电子口岸建设的定位、系统规划等认识不统一。就当前mobile38365-365管理而言,口岸作为一个整体,是构建电子口岸平台的法理依据;从技术管理上看,电子口岸平台安全运行是与我国科技进步有关,但绝不局限于技术领域。因此,在口岸建设过程中,口岸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整体规模效应,需要口岸管理部门的观念转变,需要其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和管理手段创新。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口岸管理部门联接内外网的中间平台不能公开和无缝对接,导致口岸统一数据标准、实时数据联网等基础性工作难以展开,造成口岸信息平台建设发展不均衡,且各自的信息平台繁杂多样和自我封闭,相对制约了mobile38365-365的整体发展[10]
  2.口岸管理信息数据资源分散等问题在认识上难以解决。目前,在口岸物流信息数据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方面,口岸共建单位需要长期不断地、无休止地进行协调和沟通,且效果不十分明显。因此,在发挥好各部门行使管理事权的前提下,应及时加强电子口岸的法制保障和机制保障工作,明确规定各口岸管理部门的相关信息数据资源,应及时共享到电子口岸公共信息平台上,促使各政务项目在电子口岸上得到更好而又有效的发展,提高管理效率。
  3.实现口岸电子政务化模式的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在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电子政务作业流程方面,工作时顾虑重重、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够。有相当一部分的口岸管理和物流业务仍是依靠人工,通过纸面单证处理业务,模式陈旧,效率低下。在通关物流作业中,通关、物流信息须通过电话、传真,甚至通过业务办理现场终端查询物流通关信息,加上物流通关业务环环相扣,在出现获取信息不对称和不及时,往往会延误通关及物流业务的办理,使得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因此,应加快推广提前申报、集中申报、无纸申报等电子化模式,对货物进行归口分类管理及全过程电子追踪监控,服务于物流商务项目,使企业在经济的大潮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从而促进电子口岸较快地按预期目标的方向发展。
  (二)克服观念上的误区、寻求新的思维突破。
  1.准确把握和不断丰富电子口岸平台的品牌内涵。目前,海关总署将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作为mobile38365-365的建设方向。本文认为,这是与国际上通行的口岸通关“单一窗口”作业方式是一脉相承的,也是电子口岸平台的品牌内涵。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战略目标,应从思维创新方面寻找重大机会,力求在细节重塑上进行新的技术突破以取得战略格局上的成功。例如,利用平台政务联网核查功能转变为联网服务功能,在分类通关中为企业的风险信用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和行政便利;又如,利用平台政务项目建设成果,在技术安全机制上进行调整,推动虚拟关区的建设及网上数据通关模式的发展。
  2.大力提倡和深刻领会电子口岸统一认证的管理理念。目前,海关总署大力建设统一的大通关信息平台,逐步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本文认为,由于目前加强了mobile38365-365建设和着力推动电子政务项目,在实现跨政府口岸管理部门进行通关数据交换和共享等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在跨行业、跨地区方面,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究其原因,是电子口岸的物流商务项目与电子政务项目相比,其发展设计相对滞后和发展不平衡所造成。尤其在统一认证的管理上,物流商务项目的通用性较弱,社会参与度难以保证,物流商务企业和物流中介企业也不能完全掌握和自主运用,在物流商务项目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等方面,也必然会遇到各方面的阻力和自行不可克服的困难。因此,应高度重视电子口岸统一认证的重要性。在发展电子口岸统一认证的同时,要优先保障物流商务项目的通用性和提高社会参与度。
  3.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电子口岸统一标准的科学方法。目前,海关总署按照统一标准的科学方法,致力开发电子口岸的政务系统和物流商务项目。本文认为,如何加强mobile38365-365建设乃至推动电子政务项目与物流商务项目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复杂问题。而实现电子口岸统一标准,却又是电子政务项目与物流商务项目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一。从以往的经验看,制约两者协调下一个发展的瓶颈,可能是单一标准,这会制约了物流商务项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有效实现。理想的状况,通过对统一标准进行分类管理(多级兼容和无限对接),促使平台能够与准入的联网企业自身巨大数据库群实时无缝对接。例如:将所有口岸物流商务项目集中统一的平台上面,企业入网后,可以查询企业自身所需要的信息,在线洽谈业务并进行交易,以通过平台与各类实体传输数据,减少出错率,提高效率,为企业带来便利,节省通关时间,节省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又如,口岸物流商务平台可以随时向企业提供相应的信息咨询,提供解决方案,为企业解决自身的运输问题,也可以从全球全程供应链视角出发,通过该平台,完成企业进出口和采购、制造、销售等供应链环节上的制造商、供应商、物流商之间的商业单证交换,从而促进物流发展。

  三、mobile38365-365建设的前瞻性问题与改革举措
  本文认为,在mobile38365-365建设的目前阶段,应着手于理顺地方区域性大通关中电子政务平台与电子商务平台协调发展的关系,并应以口岸电子政务项目为主导,优先服务于大通关物流商务项目。在下一个阶段,mobile38365-365发展的任务与目标,应以我国大物流商务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着眼于推动mobile38365-365与地方电子口岸两级平台的整合创新。
  (一)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政务项目和物流商务项目。
  要推进电子口岸的建设,就必须要有统一的建设理念、统一的思想认识,提高电子口岸政务与物流商务的重要性认识,解决其迫切需要。目前,海关总署在发展mobile38365-365方面,以口岸通关为基础,逐步向口岸物流及相关物流信息服务延伸,提高口岸物流的整体效率,并着力开发口岸通关类项目。如:目前mobile38365-365已经建成并运行了“展览品管理系统”“保税货物网上拍卖系统”“保税物流园信息系统”“保税物流中心联网监管系统”“空港物流信息平台海关油品物流监管系统”“公路口岸快速核放系统”“铁路口岸信息平台”等项目系统,为现代物流商务行业服务。
  由于口岸物流商务是直接关系到进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只有具备一个畅通、高效、便捷的物流信息通道,才能确保企业经营的正常运作。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难免要涉及进出口通关业务,一旦在通关物流过程中因信息不畅并受阻,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例如:很多企业为实现对产、供、销、人、财、物的集中优化管理,保障企业生产线零库存和不停线,要求准时供货,供应商若无法按时交货直接影响到生产企业成品的生产完成情况,甚至影响到成品的最终交货时间。因此,企业迫切需要一个能把IT业务与信息化管理相融合和随时提供接口把“各个系统连接起来”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及时获取口岸管理部门审核验放信息和贸易管理信息,提高资金周转速度,降低成本。
  (二)加强电子口岸联网服务,加快政务项目基础性建设,努力推进服务型口岸部门建设,促进物流商务项目建设。
  要推进mobile38365-365和地方电子口岸的同步发展,建设服务型口岸部门,就是要加强电子口岸联网服务,加强政务项目的建设。同时,服务外向型企业发展,关键也是要做好口岸通关服务。目前,海关总署按照电子口岸“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坚决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为目的、以需求为导向、以合作促发展”的电子口岸建设指导思想。电子口岸平台在开发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应用覆盖面广、数据交换量大、处理效果明显的进出口管理数据处理中心,将为对外经贸易、运输、仓储、金融、保险等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统一的应用平台。电子口岸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无疑将有利于增强进出口贸易管理部门的管理综合效能,提高了政府部门行政执法能力将使进出口管理部门在进出口环节的管理更加严密和完整 [11]。例如:有的地区口岸管理部门为改进办理新入网IC卡类的繁琐流程,将IC卡备案数据联网审批手续通过电子口岸平台实现,并将申报前审批六个部门分两次审批的流程改为一次审批,企业只需向电子口岸申报一次数据就可办理所有部门的联网核查,缩短审批时间,减少企业来回奔波次数,为企业赢来更多的时间[12]
  (三)构建一个集政务公开、监管实现和物流商务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大通关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使口岸通关政务公开,促进政务项目与物流商务的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信息化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本文认为,将来应建设一个全新互动、安全可靠的口岸信息平台,可将进出口管理、金融管理、税收管理等政策法规、管理规定等信息实时上网,同时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监督管理等可同步在网上适时向相关人员公开,逐步增加口岸执法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随时了解电子口岸共建单位的最新动态,可以查询和了解通关各环节的办事操作和办事程序,从而促使政务公开[13]
  (四)加强电子口岸政务项目的宣传,促进物流商务有效地发挥,普及企业对电子口岸的认识,从而带动整体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技术的运用和发展改变了大众对信息的接受方式,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通过媒体宣传电子口岸的作用和意义,增加外贸业务所需要的相关信息,让企业充分认识到系统的各项功能及其能够给企业带来便利。优化政务项目中的功能,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增强企业的管理,使企业具备良好的硬件、人员、财务资源等方面的储备[14],企业就会更愿意接受电子口岸的各项政务项目,为带动企业自身的物流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1]郭歆 ,《我国电子口岸建设问题研究—以宁波电子口岸为例》,2007, 来源中国知网www.cnki.net
[2]王南,《我国电子口岸建设的思考》,2004,来源中国知
www.cnki.net
[3]杨国勋,《海关科技》,2008
[4]同注2
[5]《电子底账+联网核查:mobile38365-36510年入网企业达47万多家》,来源自http://zixun.56wto.com/zixun/2009-11/1257124967890.html
[6]《mobile38365-36510年入网企业达47万多家》,来源自http://www.chinaccia.org.cn/xxjl/jl-528.htm
[7]《电子口岸运行10年,61个项目服务进出口》,来源自http://www.cqn.com.cn/news/zggmsb/diliu/247406.html
[8]同注1
[9]同注3
[10]刘光晨,《我国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探讨》,2007
[11]同注3
[12]《广州电子口岸工作动态》,来源自
http://www.gzeport.com//PoliciesAndRegulations/771_4.htm
[13]《广州电子口岸》,来源自www.gzeport.gov.cn
[14]同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