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策划» 电子口岸发展研究征文» 正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口岸大通关信息平台建设探讨

发布时间:2011-05-26  文章来源:mobile38365-365数据中心南昌分中心  王云卿
(特别声明:本文非经mobile38365-365网站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内容摘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口岸大通关信息平台,实现区内各地、各大型物流企业、政府各部门及省际间、省与国际间的物流信息对接,对物流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发挥江西电子口岸信息平台整合协调各级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物流园区公共信息系统、以及行政监管物流信息系统,提供物流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供全社会共享的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技术,以物流数据信息为基础,通过mobile38365-365网络平台业务体系和江西电子口岸大通关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口岸物流业务信息的一体化;在以大通关为核心,整合口岸管理资源,增强整体功能,提高口岸运行效率的改革思路上,确定“大口岸、大通关、大平台、大物流”的战略构想,实现“通关速度明显加快,口岸服务明显改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综合费用明显下降”的大通关工作目标,进一步推进江西电子口岸建设,真正使电子口岸发挥“扩大出口、服务企业、降低成本、便利监管、促进发展”的作用,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际物流大发展。

  【关键词】 大通关 地方电子口岸 物流信息一体化
  【作者简介】 王云卿 男 南昌数据分中心主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务院批准立项,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其功能定位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全国重要的生态产业中心、江南著名的优质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国内外著名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重点发展现代工业、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特色生态农业。在产业发展重点及其布局规划中,以建设出口加工区为龙头,加快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星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加快对外开发步伐,形成有色金属、稀土产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电子工业、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石化工业、光伏产业等产业聚集区、生态产业示范基地。
  面对鄱阳湖城市工业园区建设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为物流业和口岸建设提供的庞大市场需求,未来五到十年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物流和口岸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促进区域发展,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我省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中,但仍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财政基础还十分薄弱;口岸建设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存在着口岸基础设施、口岸信息平台不够完善,口岸作业区建设还未形成快捷通道、口岸信息不通畅以及口岸建设与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我省口岸的进一步发展,如不尽快解决,也将成为制约我省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口岸国际物流发展总体目标看,贸易量越来越大,物流活动繁荣。一个全区域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为该范围内的各个行政区域提供统一规范的物流(监管)信息服务,和全程可视的物流信息跟踪。通过mobile38365-365网络平台业务体系和江西电子口岸大通关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口岸物流业务信息的一体化;同时,可以借助电子口岸和EDI标准延伸物流服务范围,满足用户个性需求。可以通过电子口岸同地方电子政务的互连互通延伸和扩大平台同政务管理的各项应用范围;可以通过集装箱长江多式联运EDI传输平台实现同长江流域重点城市互连互通,延伸和扩大流域物流信息服务的范围;可以通过EDI标准作为集装箱动态箱管的后台数据传输标准;使口岸物流监管、商务、运输和水运、港口、公路、铁路、航空业务等系统之间数据互相兼容,实现信息集成和数据的共享;可以通过江西电子口岸服务平台实现内外贸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的综合业务信息服务。
  该平台业务功能上,应覆盖进出口物流海关监管信息服务、检验检疫局物流监管信息服务;海事、边检等相关政府部门的业务监管信息服务;并且延伸到海运、陆运、空运,企业供应链信息服务,为企业提供口岸物流在内的丰富的全程物流信息。技术架构上,建立信息网络,统一信息交互机制,兼容身份认证体系,共享软件技术开发框架等。在网络架构上,每个客户端连电子口岸平台,通过功能嫁接和  信息共享,可以处理整个跨区域平台上的业务和数据。
  为进一步推动大通关建设,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口岸物流大发展,应用江西电子口岸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各类园区特点的物流运输配货信息项目,结合各类园区的管理信息系统,组成完整的园区物流信息系统。同时,应用信息技术整合现有的运力、场地、设备等基础设施资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有计划地建设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辅助中心的信息系统。全面构建由机场、铁路货站、水运码头、公路主枢纽货运站系统构成的物流运输信息平台,形成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综合运输体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唯一能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是九江,要形成以港口集装箱物流为中心,综合型物流和保税物流配套的现代物流框架,使九江成为连接长三角,直通五大洋,辐射鄂、皖、湘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和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形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信息通道,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组织化、集约化、信息化程度,实现主要物流通道整个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树立“绿色物流”的理念,形成便捷、高效、节约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口岸大通关建设水平。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口岸大通关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现代物流理念,通过资源整合,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构建现代物流的发展平台,引进培育一批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大力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货运资质的国际货代、船代以及报关、报检等口岸服务企业,充分发挥海关、检验检疫等查验机构的作用;大力发展长江内支线为基础的江海联运,建立水、铁、公、空口岸物流网络的思路;加快建立全省、市(县)、城镇、企业等多层次的、多功能、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与我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和口岸服务网络体系。
  优化物流经营业态,沟通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促进协同机制的建立,提高政府对市场的宏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任务。既要符合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一般规律,又要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特点。在建设策略上,宜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立足主体,需求导向,建设核心
  物流服务企业是物流信息系统应用的主体,同时也应该是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主体,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应服务于物流业务和市场主体,以满足物流业务发展的需求为基点,把贯穿物流各环节的业务核心信息系统建设作为主线。
  (二)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作为现代物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现代物流整体规划和信息化规划的框架下进行,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物流信息系统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实施,注重实效,做到分布合理,稳步推进。首先建设好沿江口岸、物流枢纽等急用的物流信息系统。
  (三)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各方参与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涉及不同的管理部门、各类物流企业及货物的供需双方,要处理好各方面关系,需要政府放宽市场准入和规则协调与政策推动,使物流信息系统建设、运营、服务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
  (四)互相兼容,适度超前,安全可靠
  物流业及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决定了物流业的各参与方必须遵循共同的信息技术标准协议进行数据交换,确保信息的安全、畅通和共享。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应能适应一定时期的需要,建设应有一定的超前性,应积极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装备。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口岸大通关信息平台建设的重点、途径与措施
  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信息一体化系统,主要考虑满足与用户主体和服务相关的各种需求、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流与数据接口、系统间的数据交换等基本要求。在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实现过程中,遵循开放性、模块化及适应性的特点,以及数据交换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互操作性,尽可能与现有的技术和已开发的系统兼容,同时使企业、用户、政府等各物流参与方易于协同。
  (一)建设江西电子口岸大通关信息平台网络中心
  按照江西电子口岸实体平台网络规划,围绕安全与交换系统为中心分成内网和外网大大块,内网又分为4部分,即电子口岸上联区,电子口岸工作区,各口岸相关单位接入区、业务网区域。为确保电子口岸平台和各系统信息平台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海关、国检、边检、海事、国税、外汇、外经贸、贸促会、交通物流等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海港、空港、铁路等口岸生产单位和主要国际物流中心以及江西企业基础信息平台,要与江西电子口岸实行联接,按电子口岸建设的统一要求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
  (二)建设各类高新、经济技术、物流等园区物流信息系统
  各类园区遍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既是工业经济增长点,又是成为物流的重要集散地,因此,可利用江西电子口岸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各类园区特点的物流运输配货信息项目,结合各类园区的管理信息系统,组成完整的园区物流信息系统。同时,应用信息技术整合现有的运力、场地、设备等基础设施资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有计划地建设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辅助中心的信息系统。
  (三)整合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货运等系统信息资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期间,口岸建设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以大通关为核心,以南昌为中心,九江、赣州、鹰潭为重点,全省均衡设立口岸作业区,加快完成与以东南沿海口岸为主的口岸的对接,以航空口岸物流为先导,水运和铁运为主体,辅以公路快速、机动的功能,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空、水、铁、公联运口岸物流网络。
  进一步加以完善上述信息系统,开放共享,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口岸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在物流企业中推广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订货系统(EOS)、客户关系管理(CRM)和物流信息系统(LMS)等先进技术,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快实现物流的信息化、现代化。
  (四)应用物联网,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口岸物流可视化信息系统
  构建江西电子口岸视频监控网,实现物流过程的可视化。物流可视化系统是综合利用当今主流的技术和产品,包括条码技术、RFID技术、PLC和工业组态软件技术、GIS/GPS/GSM技术、海关H986装备、应用物联网网络技术,通过整合和系统集成组成可视化物流系统。实现物流过程中的口岸监管、运输、仓储、包装、分配等一系列物流过程的可视化,能把人员调度、交通工具、运输服务、线路组合、车队编组等大量数据转成直观、可视化的图形数据,进行物流项目事前策划的设计,运输仿真,物流过程中的控制和调试等重要工作。在物流过程中,为有关决策的管理人员及时提供物流供应链上的物流资源的位置、运动和状态的准确信息,为全过程物流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
  (五)发挥南昌海关业务外网平台和江西电子口岸信息平台的技术和支持作用
  应用海关区域通关优化流程,实现海关H2000通关管理系统的通关信息流与全省各类园区、关区港务、场站部门物流管理系统的货物信息流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实现海关和港务、场站部门业务联系配合的无缝对接和无纸化作业,实现海关通关物流风险管理工作的前伸后延,港口部门也可以快速响应海关要求进行相应的码头作业,从而达到管得住、通得快的目的。以网中网的模式研发海关通关业务受理平台是南昌海关支持建设江西电子口岸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该平台操作系统办理报关单申报、保函申请、业务咨询等各项海关事务;是企业办理海关业务的网上操作系统,也是海关受理企业各类办事申请的入口,是江西电子口岸大通关服务的核心应用。
  完善公共物流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和门户网站,加强与工商企业的信息共享,逐步实现与政府部门、金融企业的互联互通,基本实现网上通关、网上纳税、网上交易等功能,基本完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共物流平台,并在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资源整合中发挥重要作用。
  (六)建设长江流域物流信息系统枢纽平台,实现区域联动,开放共享
  江西电子口岸与上海电子口岸共同协商,认同长江流域一个枢纽平台(上海电子口岸平台),以枢纽平台为核心协同业务流程、统一技术标准;地方平台互联互通,形成“以点成线、以线连面”的局面,构成跨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雏形。通过“点上利益保证,面上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方式,构建利益的联合体。从长江区域联动的角度来开放式地构筑物流信息化体系,共同推进长江流域的物流信息一体化进程。
  (七)构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口岸物流信息系统支撑体系
  建设诚信系统并实现联网,各中心城市建立专业化服务于通关物流企业的诚信管理系统,实现信用数据的动态采集、处理、交换;通过逐步联网方式共享信用信息。
  在mobile38365-365统一身份认证的基础上,实现CA认证系统互联互通。各CA认证机构改造各自的系统以实现区域内数字认证互联互通,形成区域内完整的CA认证服务链。
  制定通关物流电子化单证标准,可在省有关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编制《口岸通关物流单证的文件格式和数据编码标准》,适用于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通关物流单证标准体系,为实现各通关物流技术交流、数据共享和信息系统协同发展创造条件。
  推广电子支付应用,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主要银行的联网,实现通关物流业务的异地支付,真正解决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支付瓶颈问题。
  (八)加强政策法规制定和保障体系建设
  物流信息系统在运作过程中会发生如信用管理、单证收费、会员权利和义务、经营管理、备份举证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制定一整套相应的法规和规章制度来加以规范。除此之外,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口岸大通关信息一体化,需要相应的组织保障和协调机制,要在信息交流、人才培训、业务推动等方面加强合作。
  (九)采取示范工程方式重点推进
  地方政府督导,加强九江港口试点示范,组织有实力的制造企业作为试点单位,利用公共物流区和江西电子口岸平台物流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组建战略联盟,通过对制造企业的原材料与零配件物流、生产物流、产成品物流进行科学、合理、高效的组织,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与运作效率。通过试点摸索经验,以示范带动整体。选择物流信息化的典型,加强宣传和推广,起到示范效果,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口岸大通关信息平台的建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口岸大通关信息化系统将逐步深入江西,通过口岸物流信息数据共享,有效促进“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区域大通关模式的深化,从根本上加速口岸通关效率,将有力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口岸“大通关”建设。其社会效益是:
  1、简化通关环节。由于充分借鉴了区域通关优化流程,并取消了转关间一些比较繁琐的环节和手续,极大的方便了企业通关。且在信息平台建设启用后,大多数集装箱在口岸港区或在主管地海关监管场所内停留的时间都会大幅降低,所有集装箱都在卡口即时分拣,能够大幅提高物流和通关效率。
  2、降低物流成本。由于简化了口岸监管模式,一方面国际物流走向更符合企业需求,另一方面在确保监管有效的原则下简化了口岸监管流程,降低了原先企业转关过程中一些必要的费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