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策划» 电子口岸发展研究征文» 正文

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1-06-07  文章来源:mobile38365-365数据中心杭州分中心 王卫东 程芝娟
(特别声明:本文非经mobile38365-365网站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贸易电子化趋势不断加强,开展电子政务已成为世界共识。电子口岸建设作为国家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口岸执法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手段,是加快经济转型的主要推力。2000年,海关总署会同有关国家部委,在“金关工程”总体框架下进行“mobile38365-365”的开发建设。2003年以来,我国各地也陆续推广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本文从电子口岸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所承担的使命,进而探讨推进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电子口岸建设的基本情况

  电子口岸是运用现代化管理、信息化手段,对口岸相关的单证流、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整合,使之合理、规范、畅通,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为企业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体现政府行政监管能力和效率的信息平台。具体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实现电子口岸委成员单位与大通关流程相关的数据共享和联网核查的mobile38365-365平台;二是实现地方各口岸管理部门、物流及进出口企业的涉及大通关核心流程及相关的物流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地方电子口岸平台。
  电子口岸对改善各地投资环境,提高口岸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当前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下,电子口岸的新一轮发展,将对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与国际接轨具有重大意义。

  (一)地方电子口岸发展现状
  为更好的进行地方电子口岸建设,2003年,mobile38365-365确立了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的“三统一”原则即“统一认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也就是认证统一在mobile38365-365完成或统一使用mobile38365-365推广的认证系统;统一相关数据标准;统一电子口岸这个品牌。近年来,在“三统一”原则的指导下,各地方政府牵头组织推动,在各自的领域内对地方电子口岸建设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性建设和研究工作。截至2009年底,在全国已经有30个省和14个副省级以下口岸城市与海关总署签署了《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合作备忘录》,有39个地方建立了电子口岸的领导机构,开通了35个地方电子口岸门户网站,在全国电子口岸上线运行项目已达到500多个。上海电子口岸、广州电子口岸,浙江电子口岸等在全国地方电子口岸建设中发展较快,成果显著。下面重点介绍浙江电子口岸建设情况。

  (二)浙江电子口岸建设情况
  浙江电子口岸作为浙江省内(除宁波地区外)唯一的大通关公共信息平台和口岸业务操作平台,自2006年6月6日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政务建设为核心,物流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为进出口企业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充分发挥浙江地区“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作用,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协作工作,取得了“三个率先、四个第一”的阶段性成果。“三个率先”即率先实现与mobile38365-365并网运行,率先实现与区域(上海、宁波)地方电子口岸互联互通,率先实现国际、国内物流平台无缝对接;“四个第一”是指截至2010年8月31日,浙江电子口岸自主研发并成功上线运行各类政务商务项目59项,平台惠及企业用户总数达45687家,门户网站日访问量突破20000余次,帮助企业节约通关成本数亿元,以上四项指标均居全国地方电子口岸首位。
  1. 强势联动为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浙江电子口岸按照“政府主导、海关牵头、联合共建、实体运作”的运行机制建立,作为省政府直接领导下的省内“大通关”平台,浙江电子口岸得到海关、国检、边检、外经贸、国税、外管、贸促会等11家口岸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这种“1+11”独有模式下的政策优势不言而喻。同时,由杭州海关作为浙江电子口岸建设的牵头单位,充分发挥并保证了海关在大通关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进一步满足了企业对通关效率特别是进出口各类数据查询全程“实时性”的需要。此外,浙江电子口岸以浙江电子口岸有限公司为建设实体,在“为企业提供大通关免费政务服务”的前提下,推出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商务信息咨询等一系列商务增值服务,使浙江电子口岸成为带动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力。
  2.互联互通为口岸通关扬帆助力。在互联互通工作中,浙江电子口岸不断强化作为浙江省内电子口岸两极之一、长三角电子口岸主要成员以及全国地方电子口岸重要一员的身份意识,坚持将互联互通工作融入到推进全国电子政务商务建设、长三角通关一体化改革和浙江省内通关一体化建设的大局中谋划,提出并坚持“立足自身、先行先试,顺势对接、梯次推进”的思路,通过各类通关业务系统的建设,已实现与海关、国检、海事、边检、萧山国际机场、宁波舟山港、义乌国际物流中心等口岸主要执法部门和省内大通关重点生产单位的网络连接和数据交换。企业通过一个门户入网,一次身份认证,一站式办理进出口申报手续的目标已初步实现。
  3.研发项目为平台功能奠定基石。作为各口岸执法部门、各行业、各地区的数据互联互通信息枢纽,浙江电子口岸始终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坚持将“创新创优项目、培育培强品牌”作为发展的根本。四年来累计开发推广“空港大通关”,“浙江进出境船舶动态管理系统”,“货物通关状态查询系统”,“杭州海关区域大通关平台”,“加贸通系统”,“浙江电子口岸门户网站”,“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外贸百事通”,“国际物流信息服务系统”,“义乌小商品市场联网辅助系统”等政务商务项目59项,得到了国家电子口岸委、海关总署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多次表扬和肯定,得到广大进出口企业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4.特色栏目为外贸企业献计献策。政务咨询、政企之桥、网上办事大厅、外贸大讲堂等特色网站栏目服务,帮助企业及时学习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掌握行业发展动态,规避经营法律风险,得到了企业普遍欢迎。政务咨询,作为进出口企业的贴心外贸专家顾问,为进出口企业搭起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的桥梁,专业客户经理为用户提供一对一服务,承诺在5分钟内解决用户的外贸疑难,协助处理审价、归类、报关、报检等进出口相关问,累计回答企业提问51267条。政企之桥,通关公告及时发布,通关困难快速响应,建起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我们将汇聚企业最真实的声音,通过“回音壁”传递至职能部门并及时给予反馈。网上办事大厅,纵览50余项申报系统,成为企业一站式业务申报平台。尤其是mobile38365-365—浙江分站顺利上线,实现了进出口企业申报“一个门户入网、一次认证登录、一站式服务”。外贸大讲堂,本着兼顾专业与实战原则,集聚海关、国检、国税、外管等12大权威部门专家,为外贸从业人员打造“成就外贸精英的天地”。自上线以来,共举办外贸培训68场,惠及企业3.3万家,受到企业受训人员的一致好评。

  二、新形势下电子口岸承担的新使命

  (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对电子口岸建设提出新要求
  新一轮经济危机的爆发,让我国经济面临全新挑战,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势不可挡。在新时代的起跑点上,稳定经济形势,促进经济转型,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2009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要求“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各有关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实行申办手续电子化和‘一站式’服务,提高通关效率。充分发挥口岸联络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快‘电子口岸’建设,积极推进大通关信息资源整合”。至此,电子口岸又被赋予新的使命,开始担负起振兴我国物流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重大职责。

  (二)国际“单一窗口”发展对电子口岸建设提出新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对口岸的通关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窗口”通过简化贸易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换手续,降低通关成本,为所有参与跨境贸易的各方带来利益,迅速被世界各国和国际经济合作组织所推行。东盟、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世界海关组织都将“单一窗口”的建立作为推动国际贸易合作、促进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措施。我国的电子口岸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单一窗口工程,它要完成的目标和国际上提倡的单一窗口提倡的目标是一致的。按照国际“单一窗口”要求,进一步推进电子口岸建设,不仅仅符合我国外贸发展战略需要,同时在改善通关环境、提高口岸执法能力,加大我国对外贸易合作,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的稳步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创建服务型政府对电子口岸建设提出新要求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运作主要是面向管理和控制,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运作则主要是围绕公共服务展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今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电子口岸是国家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府为经济口岸执法服务而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是建设服务性政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整合政府资源,形成跨部门的综合服务,使公众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均可获得政府的公共服务。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口岸各相关单位的电子政府力度将继续加大,由此对电子口岸的新一轮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口岸单位业务管理对电子口岸建设提出新要求
  伴随进出口业务快速发展,口岸执法单位要审核的单据量剧增,一方面每笔业务所需要的单据种类需要检查核对,另一方面单据的真伪需要辨别,由于缺乏电子数据来源,各种单据不能自动核注,执法人员的工作量直线上升,审单量和审核质量的矛盾突出,口岸单位数据联网的需求因此日益高涨,迫切需要建立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的公共平台,打通各部门间的业务协同,满足口岸整体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可以满足口岸单位提高效率、优化业务流程、互联互通等的业务管理需求。

  三、推进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统一认识,进一步搭建完善体制机制
  进一步理顺口岸管理协调体制机制,强化组织协调,搭建完善的共建运维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口岸管理协调能力,引进目标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口岸大通关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实行目标管理和考核;不断完善海关、国检、外管、国税、商务、发改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及时沟通情况,互通信息,解决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不断畅通内外环境等保障机制,争取电子口岸先试先行的条件,为其发展创造更大的政策空间,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平台功能作用。

  (二)拓宽思路,加快“单一窗口”建设
  我国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不断努力拓展对外开放。电子口岸建设从促进政府部门间互联互通出发,在政府和企业需求推动下,已初步建成了集通关、物流、商务服务的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实际上已延伸到了单一窗口领域。口岸通关环境的改善,不单单是国内环境,还要创造有利于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发展的国际环境,实现通关环境的国际化。因此,我们要以国际战略眼光和思维,与国际标准和惯例接轨,稳步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向前发展。

  (三)互联互通,推进口岸信息化建设
  各地方电子口岸要尽快实现口岸共建单位硬件、软件平台,各级有关查验、监管单位等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积极探索与开发区、重点进出口企业(有真正进出口权的企业)的链接和应用,防止重复建设、浪费大、不规范、效益低等问题。积极推动、协调、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把电子口岸作为本地唯一的大通关信息平台,加快建设步伐。

  (四)发挥优势,提升平台服务功能
  一是紧紧围绕大通关工作重点,做好大通关建设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的建设运维和推广,坚持从强功能、树品牌、优服务出发,切实推动电子口岸整体功能完善、运用范围拓展、服务效能提升,充分发挥好大通关平台服务作用。二是结合大通关基础平台优势,积极推动区域通关模式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不断创新大通关服务的作业模式、方式方法,积极推广“全程通关、无缝作业”模式。三是依托口岸单位和兄弟电子口岸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的优势,充分运用平台共建资源,更大范围发挥电子口岸服务功能,努力创新政务服务的方法、手段、模式。

  (五)统筹兼顾,做好长远规划
  由于电子口岸有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的特点,所以有创新、有特色、有远见的规划是成功的关键,它将直接影响信息化的意识、投入、风险、成效和进程。首先要按照一体化的思想,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根据自身建设的实际,区分远期和近期目标,为未来电子口岸建设予以指引,杜绝走一步、算一步的短期行为。其次,制定规划要切合本地实际,从当地口岸发展需求出发,适当借鉴其他地区电子口岸建设的成功经验,多调研多总结,注重方法方式,切实推进电子口岸建设。